发布时间:2025-07-04 16:44:12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2025年,全球監管態勢將進一步強化。
從麵臨拆分威脅,到遭歐盟創紀錄罰款,再到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競爭行為的嚴密審查,2024年,科技巨頭正經曆史上最嚴峻的反壟斷挑戰。
銳敏律師事務所反壟斷業務合夥人尹冉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正在調整其執法策略,以應對科技行業的一些非傳統的競爭行為。同時,反壟斷監管機構也開始加緊跟進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例如,歐洲監管機構在評估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在競爭損害時,已經突破傳統的市場份額和定價能力視角,開始關注更廣泛的競爭維度。
科技巨頭麵臨空前監管挑戰
2024年,從處罰金額到監管範圍,全球主要科技巨頭承受了巨大的監管壓力。
穀歌遭遇了多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監管挫折。8月,美國司法部在搜索引擎壟斷案中勝訴,並隨後提請聯邦法官考慮拆分該公司。在歐洲,法國於3月因穀歌違反媒體內容使用承諾,處以2.5億歐元罰款。亞洲市場同樣充滿挑戰:韓國高等法院支持反壟斷監管機構的裁決,就穀歌限製安卓係統競爭的行為處以約1.686億美元罰款;印度尼西亞則對穀歌在Play Store支付係統方麵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展開調查。
蘋果公司也同樣麵臨多重挑戰。3月,蘋果因濫用流媒體應用發行市場支配地位,被歐盟處以創紀錄的18億歐元罰款。同期,歐盟法院終審裁定蘋果需補繳愛爾蘭130億歐元稅款。此外,印度認定蘋果在iOS應用商店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歐盟也對其NFC移動支付係統限製啟動調查。
Meta的合規壓力主要集中在數據保護和並購領域。年初,公司就未經審批的並購行為與以色列達成和解,支付600萬歐元罰款。在土耳其,因未能證明履行數據分離義務,Meta累計被處以1600萬歐元罰款。
則在並購和平台治理兩個領域遭遇重大挫折。該公司以14億美元收購iRobot的計劃因拒絕同意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救濟措施而終止,意大利監管機構就其不公平交易行為處以1000萬歐元罰款。印度監管機構也認定亞馬遜在平台運營中存在偏袒關聯賣家等反競爭行為。
監管範圍還在持續擴大。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近期宣布,首次將穀歌和蘋果的電子支付服務納入監管範疇,開創了科技支付監管的先河。
展望未來,尹冉冉預計,全球監管態勢將進一步強化。“美國新政府很可能延續並加強現有的執法趨勢,包括對勞動力市場的關注、科技行業的嚴格審查,以及並購救濟措施的更高要求。”她同時表示,根據歐盟新任競爭專員裏貝拉(Teresa Ribera)的表態,歐盟委員會將繼續保持對科技巨頭的嚴格監管態勢。
數字市場監管工具的進化論
隨著技術發展,全球各經濟體開始推進數字市場監管範式的轉型,從個案監管逐步邁向係統性規製框架的構建,這一趨勢也在2024年得到進一步深化。
尹冉冉認為,2024年,反壟斷監管機構開始加緊跟進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監管機構不僅在探索如何理解和應對“人工智能市場”,還通過廣泛的市場調查、經營者集中審查以及事前監管工具,逐步建立起人工智能監管的分析框架。
尹冉冉解釋稱,在人工智能產業鏈上遊,監管重點轉向關鍵資源的可及性問題,尤其關注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獲取困難是否會對中小型獨立AI開發者構成進入壁壘。而在下遊市場,監管機構則密切關注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其在數字產品、服務和數據領域的優勢地位,來擴大其在新興AI技術領域的影響力。
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持續顯現。年初,匈牙利啟動人工智能市場競爭評估,韓國著手修訂《壟斷管製和公平貿易法》以加強在線平台監管。3月,印度發布《數字競爭法草案》,借鑒歐盟經驗引入“係統性重要數字企業”概念,建立專門的數字市場規製框架。5月,英國通過《數字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法案》,引入新型審查標準,對具有“戰略市場地位”的數字企業實施特定行為要求,並升級反壟斷執法體係。
作為數字市場監管的先行者,歐盟繼續推進《數字市場法案》的實施。2024年5月,歐盟將在線預訂平台Booking.com納入“守門人”名單,並持續評估包括Apple在內的其他“守門人”企業的合規方案。 日本則在6月通過《促進特定智能手機軟件競爭法》,專門規範移動應用市場。澳大利亞也於10月宣布,將在2026年1月實施強製性並購控製製度,重點關注超市、連續收購及複雜交易領域。
美國監管機構同樣加大了對人工智能市場的關注力度。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司法部相繼啟動對、Google、Amazon等科技巨頭在AI領域並購和投資行為的審查,特別關注潛在的“殺手級收購”和技術壟斷風險。FTC還正著手製定AI相關投資的審查報告,計劃通過公開交易細節提升市場透明度。
與此同時,跨境監管合作也在不斷深化。10月28日,歐盟與英國完成反壟斷合作協議技術談判,為歐盟委員會、成員國反壟斷機構與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之間的對話機製奠定了堅實基礎。
AI領域的新型反壟斷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反壟斷執法領域麵臨諸多新型競爭行為帶來的挑戰。傳統的並購監管框架主要聚焦於直接收購行為,然而科技巨頭已經開始轉向一種更為隱蔽的“準並購”模式。這種模式通過戰略合作、股權投資以及”收購式招聘“(acqui-hiring)等方式,實現對目標企業的產品、技術或核心人才的實質性控製,從而巧妙規避現有反壟斷法規的約束。
這種趨勢在近兩年頻繁顯現。例如,微軟成功從AI獨角獸企業Inflection AI引進多位高管及核心研發人員。同時,微軟向OpenAI投資逾130億美元,並在協議中確立了Azure作為OpenAI獨家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地位。類似地,亞馬遜在2024年3月向Anthropic注資40億美元,要求後者將AWS作為主要雲服務平台。
針對這一趨勢,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已經開啟行動。2024年4月,英國CMA發布聲明,宣布對微軟與Inflection AI、亞馬遜與Anthropic之間的交易展開評估。雖然這兩起調查最終獲準放行,但CMA明確表示,“資產或員工的轉移可構成實質性合並”,並保留未來對類似交易進行審查的權力。
尹冉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機構正在調整其執法策略,以應對科技行業的一些非傳統的競爭行為。例如,CMA在其寬泛靈活的經營者集中審查製度下,已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型集中方式進行審查。
“CMA在微軟/Inflection案件中的最新決定表明,如果人才對公司的技術和核心業務活動至關重要,CMA會對科技行業的人才收購進行管轄。”尹冉冉說。
值得關注的是,微軟與OpenAI的深度合作關係也已引發全球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CMA、歐盟反壟斷監督機構以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均對這一合作關係展開調查,重點關注其是否構成事實上的“並購”,以及是否違反反壟斷法規。
尹冉冉分析:“除了人才收購外,大型科技公司與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達成的其他形式的合作或協議(如雲合作夥伴關係、知識產權許可安排等)也已引起歐盟、英國和美國監管機構的注意。隨著這些趨勢的持續發展,預計執法機構未來可能會出台更為細致的政策或規則,未來在該領域的監管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欢迎分享转载→ www.conwaygroupj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