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在位時間(前719-前697),姓姬,名林,東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桓王即位之初,秉承平王之誌,繼續削弱卿權,以加強王權,依然保持“宗周”之餘烈。是時,衛國定君,必假王室之威;晉國內亂,必借王室力量幹涉,以至於王室尚能自由取易鄭國之田。到了公元前707年,桓王奪鄭伯政,鄭莊公不朝,自此周王室與鄭國交惡。桓王率蔡、衛、陳聯軍諸侯之師伐鄭,雙方戰於葛,但被鄭軍打得大敗,桓王本人更於此役中箭傷。此後周王雖仍能影響虢國,但已無力阻止王室轉衰,也無力阻止諸侯間的互相攻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麵,業已形成。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崩,傳位於子姬佗,是為周莊王。周桓王,(生年不詳,卒於前697年)。姓姬,名林,東周第二代國王,他是周平王的孫子。前720年,周平王卒,太子姬狐由鄭國奔喪至洛邑,悲傷過度而死,子姬林即位,在位二十三年,死後諡號桓王。周桓王初即位時,周天子的勢力還很強大,控製的地盤也大,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此時與周相鄰的鄭國在鄭莊公的統治下日趨強大,常與周發生邊界衝突。桓王為顯天子權威,多次率兵伐鄭,結果均遭失敗。尤其是前711年的伐鄭戰爭,周軍大敗,損失慘重,桓王也被射傷,險些被俘。此次伐鄭的失敗,使得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自周桓王後,周天子的威信愈加低落,各大諸侯國之間爭霸的序幕已經拉開。
[以上內容由" rogerchen"分享。]
人物關係:鼻祖:

周昭王姬瑕 周朝帝王 遠祖:

周穆王姬滿 (前976~前922) 周朝第五代王 太祖:

周共王姬�扈 西周第六代國王 烈祖:

周懿王姬�� (前899~前892) 西周第七代國王 天祖:

周夷王姬燮 周朝帝王 高祖:

周厲王姬胡 (?~前828) 周朝帝王 曾祖:

周宣王姬靜 (前827~前781) 周朝第十一位王 爺爺:

周幽王姬宮涅 (前781~前771) 周朝帝王 父親: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1~前720) 周朝帝王 兒子:

周莊王姬佗 (?~前682) 春秋時期東周第三代君主

孫子:

周僖王姬胡齊 (?~前677) 周朝帝王

周惠王姬閬 (?~前652) 東周第五代國王

曾孫:

周襄王姬鄭 (?~前619) 周朝帝王

玄孫:

周頃王姬壬臣 (?~前613) 周朝帝王

姬帶 (前672~前635) 叔伯:

周攜王姬伯服 (前780~前750) 下一名人:周赧王姬延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