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目由貴州三大醬香品牌貴州珍酒獨家冠名播出 小酌尋大道 實見出珍知
【本期簡介】
在《珍知酌見》第三期節目中,主持人鄧慶旭與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周鴻禕以其突破常規的創新思維和直言不諱的風格聞名。無論是在創新技術的推動上,還是在個人品牌的打造上,周鴻禕始終敢於挑戰傳統,是行業內外最具影響力和話題性的企業家之一。
節目中,周鴻禕講述了自己如何通過短視頻、直播、短劇等熱門傳播方式探索與時代、與用戶交互的全新可能。此外,他也分享了有關人工智能領域的洞見。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將向工業革命一樣,重塑各行各業,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談及年輕人的焦慮,周鴻禕坦言,時代紅利絕非隻屬於父輩,而自媒體和AI這樣的熱潮,正是年輕一代應當積極擁抱的時代紅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每個時代都要都能抓住每個時代的潮流。”
《珍知酌見》第三期,鄧慶旭對話周鴻禕,2025年2月13日上線。
精彩實錄,即刻呈現:
【導視】
Q A煮酒論英雄——您覺得周鴻禕做企業家IP有什麽不同?
鄧慶旭:可能本質沒有什麽不同,都是為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Q A煮酒論英雄——這次采訪您最想了解的是什麽?
鄧慶旭: 他是最不躺平的一個是吧,這個是比較好奇的,就是你怎麽能一直保持這個激情?
【字幕】采訪當天周鴻禕身體欠佳,不過對話還是在360總部頂層的岩館開啟,這是周鴻禕親手設計的空間。
【岩館互動】
鄧慶旭:攀岩是什麽最重要?
周鴻禕:核心和腿。
鄧慶旭:這個?跟腿
周鴻禕:主要是靠腿。
鄧慶旭:腿是要大腿的還是小腿的?
周鴻禕:整個腿的力量要強,你即使臂力再強,你不可能全是靠引力向上去的,對吧?
周鴻禕:你肯定能攀上去,你要相信自己。
鄧慶旭:哎呀,我不太相信。
周鴻禕:我一直說三個要點啊,第一個手就是起到一個扶的作用,不要用這樣手自己拉住。第二個呢,一定要用腳尖。你來試一下。
周鴻禕:對。
周鴻禕:很好,看來鄧慶旭小時候沒少爬牆頭。
鄧慶旭:我怎麽下吧?
周鴻禕:屁股往下坐,腳蹬牆
鄧慶旭:哎呀。
周鴻禕:腳蹬牆,別拿身體去撞牆。
鄧慶旭:一開始不嚇人,再往上你沒什麽力氣了,一看上麵還那麽高呢,有點嚇人。
周鴻禕:第一次爬嗎?
鄧慶旭:第一次呀。
周鴻禕:跟很多人比我覺得你還是有點天賦的。
鄧慶旭:在我看這個運動,受傷的概率比鍛煉好的概率高呀。
周鴻禕:確實這樣。我練了兩年右手骨折了一次嘛,醫生說我不能再爬了。
周鴻禕:我要誇一下老鄧,還是挺勇敢的,很多人爬上去就不敢下來,我讓很多人鬆手很多人都不敢。
鄧慶旭:我也不敢下來,後來我還是相信科學。
【暖場】
鄧慶旭:那你現在做什麽運動?
周鴻禕:我現在這個攀岩做不了了,準備擼擼鐵吧、準備打打網球。我原來一直打網球,後來因為攀岩就把網球給放棄了。
【你選擇運動的標準是什麽?】
鄧慶旭:你選擇項目的標準是啥呀?
周鴻禕:好玩兒,有挑戰,因為很多東西貴在堅持,你隻有覺得有興趣,熱愛的東西才能堅持下去。你要比如說像跑步吧,我就覺得不好玩兒,跑起來就特別累。
【運動跟人的性格有關係嗎?】
鄧慶旭:你說這種運動跟人的性格有關係嗎?⠀
周鴻禕:可能有一點吧。我也喜歡滑雪,冬天我也去滑雪,但是你說我冒險嗎?滑雪的時候我隻要速度一快,我就會自動的把速度降下來。其實。
鄧慶旭:也知道安全啊。
【周鴻禕:我是非常注重安全的人】
周鴻禕:我是非常注重安全的一個人。
周鴻禕:你看大家一提起槍,一提起射擊就會覺得很不安全,就會覺得好像很暴力,其實不是這樣的,射擊運動最重要的就要注重安全,這樣才保證你對槍有控製力。
鄧慶旭:我剛才體驗了一下啊,最難的是克服,其實主要是克服恐懼。一種恐懼是你離地麵越來越高的恐懼,一種是最後放手失控的那個也是個恐懼。
周鴻禕:不是恐懼,是你的大腦跟你的身體發生激烈的矛盾,你的大腦突然發現指揮不動你的身體了。那麽這時候你要進入一些未知的深水區,你要離開舒適區,都會有恐懼感。所以如何控製好恐懼,我覺得是人們需要鍛煉的。
鄧慶旭:你剛才提到舒適區,我覺得你還是經常打破舒適區的。我覺得沒有幾個人能夠到那個車展坐在車上。
周鴻禕:你說坐在車頂上,我覺得完全是一個衝動的一個,因為那個越野車上麵有一節梯子,說明車頂是有什麽特殊的設計呢。如果知道後麵那麽多人拍,我要想那麽多我就不會爬了。
鄧慶旭:我覺得網紅跟你的目的不一樣,好多人是網紅為了發財。
【為什麽要做企業家IP】
鄧慶旭:為了通過網紅進階,其實你本身已經很有錢了,(當)這個網紅也不是你的(目的)。
周鴻禕:之所以身體力行地去做這個所謂個人IP,打造流量,本身是我有兩個危機感。第一個呢,我看我身邊的人,包括我的爹媽每天都在刷微信、都刷抖音,你做出一個產品來,並不會自動地流行,你還要把它推廣出去,把它賣出去,你一樣需要流量。結果呢我們這些互聯網過來的老人,我們可能很善於做公關部,搞媒體關係,寫大的稿子,我們對怎麽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的方式,怎麽去做傳播,其實公司裏從上到下大家都是沒有人會的。
周鴻禕:所以我有這樣一種危機感,那我必須要去了解短視頻怎麽回事,自己身體力行呢,就是不是站在岸上那樣袖手旁觀或者指揮別人去做,而是自己要扁起褲腿,自己要下水才知道這個深淺。
周鴻禕:第二個呢就當時我們2024年的,就是2023 年開始,我們的核心目標已經是決定要⠡ll in AI 了,像已經在打造⠁I 瀏覽器和⠁I 搜索。那麽我去矽穀的時候,我就發現矽穀的小公司大家都有一個很樸素的認知,就是我有一個產品怎麽冷啟動呢?就是要做短視頻,通過這種短視頻裂變式的、病毒式的這種人傳人傳播,才能把自己的產品推出去。
周鴻禕:所以當然就有一個觀點是說,你是先等產品做完了再去推,還是先積攢流量?然後這樣,等產品做好了你有一定的勢能。那我覺得如果等到產品出來了,可能至少得打磨一年嘛。那這時候再去攢流量可能就會脫節。所以就為什麽不兩個同步呢,對吧?所以很多人覺得不理解,很多人覺得說,你作為一個企業家也算是在江湖成名已久。怎麽臉皮這麽厚?出來搞流量?
鄧慶旭:不知道你想幹嘛?
周鴻禕:不知道我想幹嘛,以為我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雖然粉絲不多吧,加起來一千多萬出頭,微博也有上千萬粉絲。我的定位已經立住了,肯定是做國內AI 科普,做AI宣傳的大v吧。那我現在推廣我公司⠁I 的理念,推廣我⠁I 的搜索,效果就非常好。所以大家現在的這個爭議就少多了。所以我自己感覺到了⠲025年呢,唯一的宣傳方法就是做短視頻和直播。
【周鴻禕:產品宣傳就靠短視頻和直播】
周鴻禕:沒有唯二。所以你不掌握短視頻的(方法),(會變成)你做了產品沒有人知道的一種境界。
【題版】
很多公司的短視頻還是上個年代的產物,企業家被拍得美輪美奐,企業的領導人高高在上,老百姓?不會看!
周鴻禕:你比如說,我試過講很多⠁I 的產業理念,沒有人看,對吧。
鄧慶旭:不破圈。
周鴻禕:老百姓也不關心你是大模型還是小模型,所以我今年做了⠸ 個預言。就慢慢轉成從用戶角度,比如我就說以後給孩子補課,不用上補習班,都AI補課,這樣一講可能就用戶更容易接受。所以這一年探討下來,我們也慢慢的了解就是用戶喜歡什麽樣的短視頻。哪怕在短視頻裏自己自黑一下,自嘲一下,能讓用戶快樂一些,從你那獲得情緒價值。
鄧慶旭:現在講的內容我覺得比原先講的越來越好。都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然後呢話又不刺傷人。
周鴻禕: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草台班子。你自己組個草台班就先幹。在這個幹的過程中剛開始會取得一些粗糙的但有效的成績,但是中間也碰到了瓶頸。我們也到處去拜師啊,也找了很多網紅去請教。
周鴻禕:後來後來就慢慢了解到老百姓的心態是關我屁事兒,所以你再講東西要從老百姓的角度去講,你比如說舉個例子,我愛講創業,其實創業我是蠻有經驗的。
周鴻禕:但是你對普通老百姓,(對於)大多數老百姓,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個體戶來講,創業這個詞被弄得太高大上了,大家就覺得這事兒離我太遠。那你就說怎麽賺錢嘛。其實創業跟賺錢這兩個詞很接近,很多道理是相近的。賺錢叫做生意,做生意其實也是創業。
鄧慶旭:對,想辦法賺錢就行。
周鴻禕:這個可能就會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其實我講的賺錢也都不是什麽割韭菜的那種,雞鳴狗盜之計,還是講怎麽做產品呀,怎麽看商業模式啊,怎麽去獲客呀。包括你看前段時間短劇流行,據說美國的藍領、白領也很喜歡中國的霸總題材的短劇。
周鴻禕:我就覺得這是文化的魔力啊。我們可以去批駁說短視頻看多了會讓人這個減智,你架不住人們養成這樣的習慣。我與其站在旁邊冷嘲熱諷,為什麽我不要去先去試一試呢?說實話,看完之後我的感覺是這樣的,很矛盾。
周鴻禕:理性的自己就覺得這什麽玩意兒啊?很簡陋,很簡單,甚至沒有邏輯,但是作為一個很感性的一個普通個人的原因,也會覺得很好而且奇,這個情節怎麽變得這麽快?下一集是會怎麽樣?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刷下去。人們看慣了短劇,你回頭再去看很多的電影、大片,都看不進去了。來消滅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
【周鴻禕:消滅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
周鴻禕:所以我就認為這玩意兒未來絕對是公司廣告最重要的載體,應該做植入啊。幾十萬就能拍一個⠶0 集、⠱00 集的短劇,那萬一有幾千萬人看,那可能比中央電視台投個廣告效果還好,對吧?所以我就去試下短劇。然後一天拍攝,一天剪輯,三天拍了⠱6 集出來,也就是十五分鍾嘛,加起來就15分鍾。現在有幾千萬的播放了。很多人看完才明白哪裏是短劇,就是部納米⠁I 搜索的廣告片。
鄧慶旭:那為什麽你選角色不選霸總?選了個黑客?
周鴻禕:我在裏麵是配角,我不能當主角。拍短劇一定要牢記不是為了讓我自己出名,是為了讓我們的產品做植入。比如裏麵那個公司集團名字叫365吧,我就說沒起好,本來按照我的想法應該叫⠲50 公司。
鄧慶旭:所以董明珠、雷軍、王石、馬化騰這四個人,你選誰給你搭配角色?
【想邀請哪個霸總拍短劇?】
周鴻禕:那毫無疑問選雷軍啊。
鄧慶旭:哦,是嗎
周鴻禕:雷軍流量最大呀。我做這個企業的IP呢,除了要幫助自己推產品之外呢,還要給公司探索新的這種做市場、做公關的方法論。你看行業裏一些公司,就像包括鍾睒睒吧,我就特別理解他的對短視頻平台的憤怒,但是反過來你說這些憤怒沒有用。你自己為什麽不利用你的影響力去做1, 000 萬粉絲呢?當你有⠱, 000 萬粉絲的時候,如果有人出來網上造你的謠。
鄧慶旭:你自己就能(辟謠)。
周鴻禕:你自己就有話語權,又有渠道。
【周鴻禕:鍾睒睒有千萬粉絲自己就能辟謠】
周鴻禕:他的公關部和市場部麵對網暴束手無策,這就是你還是缺乏新時代的方法論嘛。比如說上次鍾睒睒出來抱怨這個現在的算法有問題,但是我想我們企業家是不是也應該想想我們自己有什麽責任呢?我們都悶聲發大財,都掙了錢,都躲在後麵不出來。那網上隻有,當然就會出來很多騙子。這些騙子沒做過企業,沒做過什麽產品,天天在網上教人怎麽賺錢,實際上就是在割韭菜。
【周鴻禕:做IP也是企業家責任】
鄧慶旭:我覺得不是什麽企業家都能做IP,你也不能把大家支到這條路上去,有些人也不行。
周鴻禕:沒有,我覺得企業家都能做IP。
【周鴻禕:企業家都能做IP】
周鴻禕:就是能不能有一個方法論?第一是要放下身段,別高高在上。第二是放下麵子,別總是有爹味兒的,去居高臨下的教訓別人。
周鴻禕:而是真的分享,甚至可以適度的容忍自黑和自嘲。第三個呢,就是不要去包裝人設,自己是什麽樣就怎麽樣。認認真真講自己的故事,不要去誇大,也不要去編造,因為企業家能做成都有兩把刷子。這些故事如果講的都會是,對年輕人來說其實都是蠻有意義的一種參考。所以我專門寫了本書。
鄧慶旭:《想贏就要敢上場》
周鴻禕:對,《想贏就要敢上場》。
鄧慶旭:你過沒過科目一(駕照考試)呢?
周鴻禕:⠩沒完全過呢。其實我是不小心動了車圈的一些車評人的奶酪啊。對,所以呢當年有人就拿這個事來諷刺我,說這個你連車都不會開,因為車評人給汽車做宣傳收很多錢呢。對,我去衝進來之後替所有的國內的友商都是義務宣傳,我就是當一個車的體驗者而已。我還推我的納米 AI 搜索呢。我大量的時間還是在業務上。學車這件事,那肯定是一個重要,但是沒那麽緊急的事。差不多就在今年吧,我覺得真正的無人駕駛基本就能實現了。
鄧慶旭:對基本上咱也不那麽著急學車,沒挑戰了。
周鴻禕:所以我今年春天肯定能把車學完。
鄧慶旭:好,今年春天啊咱們到時候看看,咱們到時候在車裏麵聊兩句,還有一句說。
周鴻禕:你隻要敢坐我就敢開。
鄧慶旭:你也看了不少車,你也試了不少車,說實話你也不要做廣告,如果你拿下本子了,你自己最想開的是哪輛車?
【有駕照後最想開哪輛車?】
周鴻禕:如果開車體會駕駛的樂趣呢,我還買了幾輛轎跑,就是像新星圖、星紀元啊,還有廣汽埃安的這幾款,算是叫把轎車和跑車結合起來的。而且那我就要看一個是加速度怎麽樣,操縱性怎麽樣,智駕要強,因為我估計我開車的本事肯定是二把刀。
周鴻禕:所以我還是希望自動駕駛。那舉個例子,那天我跟何小鵬坐他的小鵬汽車。
周鴻禕:專門在這個北京市最難走的大山子路口,它的自動駕駛居然做到了。後來小鵬接管之後,我認為小鵬的開車本事啊比我就強一點兒,比他的智駕還要差一點兒。
鄧慶旭:現在車圈也很卷,你怎麽看待這個車圈這個現象?
【你怎麽看待車圈內卷?】
【周鴻禕:簡單批評車圈卷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周鴻禕:我倒覺得中車和智能網聯車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大概真的是用了 5 年,可能把歐美用了 50 年的路確實給走完了。我們確實也可以很羨慕歐洲人,對吧,生活很輕鬆,一天工作 4 個小時,一周工作 4 天,那如果用這種速度來做,我們肯定沒戲,所以正是靠了中國這種企業家的玩命,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這種拚命,還有這些工人的這種努力,我覺得簡單的批評它卷呢,我覺得這是是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
周鴻禕:我遇見王傳福,我問他鍛煉嗎?他也不鍛煉,問他休息嗎?王傳福早上 6 點鍾就起來跟他的團隊員工開會。他說了兩句話,讓我很受感慨,他年齡比我還大,快六十了吧,他說開會就是鍛煉,工作就是休息。我聽完了,我都覺得很慚愧。
周鴻禕:但也有一些企業被卷下去了,我覺得這個很正常,你像比如極越汽車出問題了。
周鴻禕:我個人覺得不應該簡單地以成敗來論英雄。就是因為有了泡沫才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資金、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聰明人進來。
【題版】不成功的企業用白骨鋪就了一條成功之路。
鄧慶旭:你說卷下去,中國如果有三家車企活下來,你覺得是哪三家?
【中國哪三家車企能活下來?】
周鴻禕:我覺得有三個代表吧。在新勢力裏肯定會有一家,因為它代表了互聯網的文化。但是呢造車這件事呢畢竟還是傳統車企裏麵,它的底蘊比較(深厚),積累比較豐富,而且現在通過這種卷呢,你們有注意到嗎?他們也學會了互聯網的技術,包括學會了互聯網的營銷方法,對不對?那我認為還有一家呢就是指民企,我覺得在國企中應該還會有一家。但我認為不會隻有 3 家。應該可能會有 5 - 7 家吧。所以我覺得整個未來 5 年到 10 年,國際上這個市場的機會,我覺得大概除了特斯拉之外就應該是中國車了。所以你要把海外市場看到,全球七八十億人,這麽大一個市場不會隻有三家的。
【周鴻禕:汽車市場未來除了特斯拉就是中國車】
周鴻禕:我覺得將來會出現很多區域性的霸主,或者跟當地的合資,或者跟當地的合作,背後實際上可能都是中國技術、中國製造,所以我的看法沒有你那麽悲觀了。
【周鴻禕:中國車企出海 會成為區域型的霸主】
鄧慶旭:還有你說以後會有更多諾獎被授予⠁I 或者包括文學獎,⠁I 能寫出紅樓夢或者神曲嗎?⠀
【AI能寫出紅樓夢或者神曲嗎?】
周鴻禕:如果按照現在來看,AI 的創造力肯定沒有人高,但是 AI 有幻覺的能力,有杜撰的能力,能把很多不相關的事連在一起就證明它已經有創造力了。我覺得它的創造力再加上對人類的學習,它的學習速度會超過人。一個人一生看不了一億幅畫。但是 AI 可以看 100 億幅畫,所以我覺得最終 AI 的創造能力,創造力可能會超過人類。
【周鴻禕:AI的創造能力可能會超過人類】
鄧慶旭:我也相信。
鄧慶旭:還有就是你覺得人工智能領域中美的大模型的差距會越拉越大,還是說越拉越小?⠀
【人工智能領域中美大模型差距有多大?】
周鴻禕:我覺得會越來越小,甚至會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美國人也是在摸石頭過河。第二個呢,AI 是開源的,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學到、可以探索出來的,沒有那麽高的門檻。就原來我認為差距兩年,從現在來看大概不到半年。
【周鴻禕:中美AI大模型差距不到半年】
周鴻禕:唯一卡我們的就是算力,對吧?第二個呢,我是覺得大模型不要隻走⠁GI一條路。
【周鴻禕:大模型不要隻走AGI一條路】
周鴻禕:現在⠏penAI 呢美國幾家大公司標的是賭AGI,這條路也許最終能實現,但是這目標太高了,不是那麽簡單。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呢,中國應該把現在的人工智能跟場景結合,跟行業結合,做垂直大模型,場景大模型、行業大模型。
鄧慶旭:現在中國這個大模型,你覺得哪家將來最有可能成功?
周鴻禕:還是要分成三個戰線。第一個戰線從通用大模型、基座大模型上,那可能也就是騰訊、阿裏、百度還有頭條這幾家公司了,可能看 DeepSeek⠨𝤸能找到獨特的方法。第二個是大部分公司要轉型去做應用,像零一萬物、李開複他們已經轉型做應用了嘛。在應用上呢大家後麵的模型的能力都差不多,現在就看誰對用戶場景理解得到,用戶體驗做得好。所以豆包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聊天,豆包裏麵也集成了很多 AI 的工具。那你看納米 AI 搜索裏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搜索,搜索是核心功能之外,裏邊也集成了很多 AI 的場景和 AI 的工具。第三個就是企業級大模型,那這個市場會切割得更加碎。很多人都會在企業的場景上用私有化部署的開源大模型做微調,加上企業知識庫、企業數據庫,結合企業的應用做出各種智能體應用,這個市場參與者就會更多了,所以大家都有機會。
【當代年輕人的時代紅利在哪兒?】
鄧慶旭:還有是年輕人們,他說⠹5 後⠰0 後從來沒吃到過時代紅利,他們認為自己吃的都是時代黑利。當代年輕人的時代紅利在哪?
周鴻禕:我覺得這個都是一些製造焦慮的人說來的,我認為現在這個95 後和⠰0 後啊,他們吃到的時代紅利,一點不比我們這些⠷0 後、⠸0 後少。
【周鴻禕:年輕人至少趕上三個時代紅利】
周鴻禕:那他們現在至少趕上了是三個紅利,你比如說,第一個⠁I 的紅利,現在AI的紅利要遠遠超過當年的PC,怎麽能說沒有這紅利呢,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掌握⠁I 了。那你要說非要跟老企業家去做傳統的業務,當然你沒有積累,沒有優勢,對不對?但是老企業家那業務可能都會被⠁I 重塑一遍。第二個像像董宇輝,像那個李佳琦、還有像那個辛巴,我認為自媒體的這個機遇還是非常大的。第三個是中國企業出海的紅利,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都是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中國的短劇能輸出,黑悟空能輸出,中國的新能源車能輸出,紅利都蠻多的。
【題版】
站在現在看過去,機會都被別人占了。站在現在看未來,有無窮空間。
周鴻禕:對於年輕人我就提三個建議。第一,不要老看穿越小說,對吧,你看美國的文學作品裏麵很少有穿越的東西。如果你站在現在看過去,看啥都是都被人做過了,多看未來。第二個我覺得要學會一種思維,就是大模型具有的幻覺能力,也叫現實扭曲力,埃隆ⷩ欦聾和喬布斯都有這個能力。第三個呢就是從現在開始要學AI。AI跟每個人的學業成長、職業發展,甚至跟每個人的家庭發展都有巨大的關係。
【年輕人是創業還是打工?】
鄧慶旭:你曾經說打工不能實現財富自由,創業才行。在當前環境下,你怎麽看年輕人的職業選擇?⠀
周鴻禕:怎麽理解創業和打工呢?
周鴻禕:我覺得年輕人剛開始不要把創業狹義的等同於說我自己非要自己創辦公司自己當老板才叫創業,這樣的失敗概率可太大了。第一有的人不適合當老板,第二,有的人不適合當⠱ 號位。第三,有的人能力不夠全麵,需要合夥人。所以我主張要想創業的人剛開始可以先從打工開始。但是打工不是抱著一種混日子的態度,如果打工混日子是最糟糕的選擇。
【周鴻禕:打工混日子是最糟糕的選擇】
周鴻禕:第一,長期來看,混不下去,遲早會被公司發現,會被公司開掉。如果這公司老板很傻帽,發現不了你在混日子,這公司我估計也活不長。所以您最終還是要失業。那無論是被老板開掉,還是最終跟老板一起失業啊,最後都會有個悲催的結果。隻要混日子,你的能力沒有增加,那隨著你年齡的增加,負擔的增加,你的競爭力會日益減少,最終你會變成社會的底層。但是呢如果把打工看成是一個學習創業、尋找人脈、尋找未來創業夥伴的機會呢,隻要你打工的時候也在很努力地學習,那你可以在打工中花公司的錢,前提是老板替你交學費。
【你想要彌補人生的缺憾嗎?】
鄧慶旭:我們有個人說出了一句話,說老年時候就要四個“有”,是有一幫老友,手裏有一點老錢,能喝點老酒,有個老伴。你缺的東西你會補嗎?
周鴻禕:我認為我現在還有點,還年輕嘛,我非常有幸能夠參與,又趕上一個偉大的時代。我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是被這種東西所感召,你覺得僅僅是為了掙錢嗎?雷軍在做小米之前,卡裏已經躺著冰冷的,四十億是被證明是謠傳,因為不止四十億。他開著他的小米汽車的時候,他的感覺一定不是說我銀行裏多了幾個零,他一定感覺我又做了一個特別牛掰的產品。這產品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工作,所以這種的激勵,會激勵著企業家不斷地去做。但是你一旦想做好呢,確實又要花很多的精力,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人生總是有缺憾的。
周鴻禕:你問到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感慨。
【周鴻禕反思:創業應該學雷軍親力親為】
周鴻禕:雷軍幹汽車、幹手機都是親力親為。
周鴻禕:雖然人家已經很成功了,但是比我們這些沒他成功的人還勤奮,還專注,那這個對我的刺激是蠻大的,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下,就是說,當年我能幹成360很多事兒,是因為我都在一線,親自管技術、管產品,後來做手機做不成,包括做一些後來一些產品,想法都對,做不成,一個很重要的反思,就是我以為我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感,行業裏對這一點是公認的。我的敏銳度是比較好的,我的嗅覺很靈敏,我看方向也從來沒看錯過,但是為什麽有些事兒沒有做成呢?我就總結了,我把這些事兒都想得太簡單了,就是覺得搭一個隊伍,攢一個局,給一筆錢,說你們去做吧,能真正把一個事兒做成做大的人還是極少數。大部分公司的員工呢更多的是一個錦上添花型的人,就是在一個已經做成的業務裏給你修修補補,給你做迭代升級,真正從 0 到 1 的人還是很少。所以這次在 AI 上我是,大家可能能感覺到,我是一頭紮進去了。
【周鴻禕:這次在AI上我是一頭紮進去了】
【後采】
鄧慶旭:其實他今天狀態不是很好,因為其實是個生病的狀態,但是這個人還是一談到AI,一談到那些東西,他就很興奮,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轉型上。我還是覺得這樣一個企業家挺不容易的。
【尾飛】
鄧慶旭:老周你最近直播做的怎麽樣?
周鴻禕:哈哈,最近直播挺熱鬧的,跟大家聊了不少安全知識,也分享了我對互聯網的一些看法,感覺挺好的,跟粉絲互動也挺有意思的。
鄧慶旭 :你這個數字人搞的不錯,看著還挺真的。
周鴻禕數字人:哈哈,謝謝誇獎,我們團隊確實花了不少心思在這上麵,希望能讓大家感覺更真實。
鄧慶旭:對就是你不說話的時候嘴總在動,想動,把這個改改就行了。
周鴻禕數字人:哈哈,你說的是那個數字人的小Bug吧?我們技術團隊已經在加緊優化了,很快就會改進的。感謝你的反饋,用戶體驗最重要嘛!
鄧慶旭:好,挺好,謝謝啊,老周這數字人可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