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保戶安置點卻住工程隊,“麵子工程”令輿論嘩然。視頻中,洛南縣靈口鎮上河村的五保戶集中安置點居住的是附近的工程隊。真正的五保戶冷大爺家因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太危險,住在僅七八平米的破舊磚房裏。之所以如此,係因五保戶集中安置點實為“麵子工程”。為了迎接上級脫貧攻堅的驗收檢查,安置點修繕工作匆忙進行,水都沒通,脫貧摘帽後便無人問津。
瓷磚紅瓦的五保戶集中安置點與有明顯裂縫的土坯房、空間狹小的破舊磚房,從視覺上形成強烈對比,刺激輿論敏感神經。五保戶寧願住破舊房屋,也不願住新房,根源卻在於安置房隻是為了迎檢的“麵子工程”,當地隻顧上級任務,罔顧民生的行為,是掀起輿論熱潮的核心。人民微評一針見血的指出,“脫真貧、真脫貧,脫貧攻堅需求實效,為民辦事須有真心”。
二、飲水安全問題沒能得到解決,人力取水勞民傷財引爭議。報道采訪的上河村貧困戶程線軍家中尚未實現供水到戶,需要用電動三輪車往返2小時跨省取水,並用紗布過濾,門前卻張貼了飲水安全明白卡,被質疑搞形式主義。還有許多建檔立卡貧困村民自家沒有取水需要的車輛和水桶,需要花費一噸水50-60元買水。三星村村村民隻能在水窪裏取水,用房簷接水,水井還存在水質不好、水量供不應求等問題。
在媒體報道和參與評論的多篇文章中,出現“一個長滿青苔、直徑不到2米的水池,竟是十幾戶人家的水源”一句,透露出村民對飲水安全問題無法落實的無奈,也反映出輿論對當地村民生活狀況的同情。網民中已出現明顯的情感代入情緒,進而深化了對當地相關部門不作為的不滿,並蔓延向其他方麵。江西網絡廣播電視台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飲水安全是評價脫貧攻堅成效的一條硬杠杠和基本底線。試問,飲水安全都無法抓真抓實,那麽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產業興旺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等,豈能令地方群眾服氣和認可?
三、有關職能部門一問三不知,搶奪記者手機逃避新聞監督。在采訪過程中,陝西洛南縣工作人員對於記者追問,互相推諉扯皮。對當地居民反映的問題,洛南縣扶貧開發局工作人員表示飲水問題不在管轄範圍內;洛南縣水利局回應是不清楚、不了解。當水利局有關工作人員意識到記者拍攝時,搶奪手機並驅趕記者。
當地有關職能部門對村民反映問題的一問三不知與麵對記者采訪的強硬姿態,使得輿論憤懣情緒上升,直指官僚主義。有公眾號文章指出,“從水利局工作人員麻木的表情中看出,他們根本不把群眾的飲水、用水難放在心上,他們能夠想到的隻有捂蓋子,捂得越嚴實越好”“與群眾的無奈心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關部門領導的漫不經心和囂張跋扈”。
提級調查難掩輿論不滿
輿論關注度持續攀升,上級部門提級回應。報道播出後,立即引發網民熱議,微博成為主要觀點集散點。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截止4月25日14時,有關“陝西洛南脫貧摘帽摻假”的相關信息共計9815條,其中,微博(不含二次轉載)信息量占比近65%,其次是網媒、APP、微信三大傳播渠道。網民觀點中以下三個方麵占據主流:一是譴責形式主義,呼籲徹查嚴懲脫貧造假行為。如網民@言午士心弓口蟲 稱,“弄虛作假,欺騙國家,嚴懲不貸”。二是認為政策雖好但當地幹部不作為,如網民@iBing 稱,“有的地方貧困原因真的是幹部不作為啊”。三是認為這一問題不止出現在陝西洛南。如網民@任在旅途 稱“深入調查一下,恐怕遠不止此吧”。
麵對洶湧的輿論熱潮,當地快速介入調查。24日15時許,“陝西發布”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對所報道問題進行全麵深入調查,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24日晚,#調查曝光陝西洛南脫貧摘帽摻假#話題衝上微博熱搜,25日6時許,#陝西回應洛南扶貧造假問題#衝入實時熱搜榜第二。此後,兩大話題均撤出熱搜榜。截止25日14時,熱搜話題累積閱讀量超4.6億。
(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負麵輿情周五降溫定律麵對民生熱點失效。遵循傳播規律,一般好消息在工作日中間宣布,可以長時間獲取輿論關注,而負麵信息在周五發布,媒體工作者與公眾沉浸在周末假期的放鬆情緒中,不易激發輿論傳播熱情。從該事件輿情傳播趨勢圖上看,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報該新聞的時間為周五晚上,當晚確實未掀起較多輿論關注,直到次日15時前仍處於中低水平。直到16時後,立即掀起輿論關注熱潮,分析發現4月24日15時許,@人民日報 發文關注此事,並轉發小央視頻報道和主持新浪微博話題#調查曝光陝西洛南脫貧摘帽摻假#,僅該微博轉評讚量近14萬。此後@環球時報 等權威媒體新媒體賬號轉發相關報道,進一步提升輿論關注度。陝西洛南縣部分村中的民生痛點牽引了中央級媒體的關注,進而引發輿論關切,輿情熱度持續保持高位。
(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2021年4月23日20時至25日14時每間隔4小時傳播走勢圖)
次生輿情滋生提高應對難度。報道中職能部門對村民反映問題的冷淡態度與搶奪記者手機的逃避監督行為,刺激了輿論對當地官僚主義的不滿情緒,輿情主題開始出現蔓延傾向。有網民關聯陝西秦嶺別墅案,質疑當地官場作風問題。如有網民稱,秦嶺別墅案還未淡出輿論記憶,又出此事,陝西幹部的官僚作風是害死陝西經濟的禍首。還有網民深挖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陝西商洛縣扶貧開發局幹部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洛南縣財政局被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網民“憂傷的少校”上傳5天前“洛南扶貧”微信公號文章《洛南縣多舉措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進行反諷。甚至有網民將矛頭指向脫貧攻堅普查,如微信公眾號“界麵榆林”質疑稱,為什麽陝西洛南脫貧敢造假?為什麽曆次的自查、督查、普查就沒發現?相信成立調查組對所報道問題進行全麵深入調查後,會有一個信服的結論。
輿情點評
在鄉村振興大戰略全麵開啟的關鍵時刻,陝西洛南部分村脫貧造假被央視曝光,立即掀起輿論關注熱潮。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快速介入調查,提級應對,回應輿論關切。但五保戶集中安置點淪為“麵子工程”、兩個村莊村民存在飲水安全隱患、當地職能部門對反映問題推卸和強硬的態度等問題,使輿論持續追打當地職能部門,次生輿情滋生,輿情應對難度上升。當地相關部門在關注輿論不滿情緒的同時,應該要所深思。陝西省委、省政府已介入調查,相信一定可以還原實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當地村民的飲水安全及安置問題。但當地職能部門是否存在瀆職、不作為等作風問題,也不容忽視,這樣才能有效地遏製次生輿情持續發酵。
盡管這類事情隻是個案,但對其他地方來說,也不乏警醒意義。國家扶貧政策覆蓋貧困群眾生活的多個方麵,但是到了部分地方卻成了“麵子工程”,流於形式假脫貧。即便中央已宣布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但也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過渡期的重要任務。地方應摒棄“敷衍”“應付”的錯誤思想,樹立攻堅成果容不得半點摻假的思想,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才是消解輿情的根本之策。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任輿情分析師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