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北流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北流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宋朝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宋朝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闕字本義是宮殿前兩座類似“瞭望塔”的建築物,在古代隻有王室貴族才允許修建“闕”一方麵“闕”區分了社會等級,另一方麵“闕”則是象征了家族的權力與財富。所以“闕”也雅稱為象魏。
北京故宮的三進闕
典型的“闕”形象
所以闕姓,特別是玉林闕姓,無論從姓氏起源、族源來曆、人口分布、社會貢獻、還是單單從“闕”字深究來說都體現了華夏血緣的價值與意義。
由於兩廣地區粵語、客家話等的錯誤讀法,闕經常念做“缺”,但其實闕姓的“闕”應讀做第三聲,(新華字典標注)通聲名鵲起的“鵲”,通卻是的“卻”。
一、闕姓起源
1、闕黨邑
出自夏王朝時期,大夫關龍逄的後裔,關龍逄遇難後,其後裔遷入闕黨,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根據史籍《風俗通義》的記載,闕氏承闕黨童子之後(又作“厥黨童子”),東漢時期,“闕黨”之稱改為“闕裏(這一支為主脈)
2、闕鞏國
出自商代諸侯國“闕鞏”,以盛產優質鎧甲”闕鞏之甲“而聞名,此國的王族以及國民以”闕鞏“、”闕門“為氏,後簡化為單姓闕氏。
《左傳ⷦ쥍五年》:“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
3、鮮卑族
出自東漢時期,鮮卑部落“闕機”(又作“厥機”)、“闕居”部,首領以大人為稱,如:“慕容大人”、“拓跋大人”等,逐漸形成以部落名為姓,如慕容、慕姓。
《三國誌ⷩ傳》 ”二十餘邑,其大人曰彌加、闕機、素利、槐頭。從右北平以西至上穀為中部,十餘邑,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為大帥,從上穀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為西部“。
”素利、彌加、厥機(闕機)皆為大人,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道遠初不為邊患,其種眾多於比能也。其後諸子爭立,眾離散,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
4、突厥族
出自隋唐時期,突厥阿史那部。本發祥於甘肅平涼,屬大夏政權,故為有夏之苗裔。
西突厥“闕達度”,阿史那氏,隋將,泥撅處羅可汗同母兄弟,漢人向氏所生,隋煬帝詔留突厥羸弱萬餘口,令闕達度安置於會寧郡。曾令其攻打吐穀渾,使部落致富,煬帝大賞之。
西突厥“闕啜忠節”,阿史那氏,唐將(武周),被唐封為“長安右衛大將軍”,“賓國公”,“忠節”為唐所賜名,曾與“王孝傑”一同,大破吐蕃,克複龜茲、於闐等四鎮,收複“安西都護府”,並鎮守於安西。
西突厥“闕律啜”,阿史那氏,唐將,被唐封為“右驍衛員外大將軍”。上書謝曰:“生於荒裔,國亂王薨,更相攻屠。賴天子遣嘉運將兵誅暴拯危,願得稽首聖顏,以部落附安西,永為外臣。”
後突厥:“闕特勤”,阿史那氏,後突厥左賢王,毗伽可汗同母兄弟,戎馬一生,於開元十九卒,唐遣使祭,為其刻精像,立祠製碑,現碑文石像均已發掘。
5、滿族
出自滿族旗籍,滿族有闕特氏,據《陝西通誌》記載,闕特氏一名女子,嫁入正黃旗,守節至五十歲,於康熙四十三年旌表的記載。
6、其他
東漢末年~永嘉之亂時期,闕氏大規模南渡至荊楚、百越之地,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出現收養、過繼、入贅,改姓及羈縻政策,改士歸流等融入闕氏。
當今漢族客家民係闕姓是尊關龍逢為血緣始祖,屬黃帝顓頊一係。子姓、己姓之後。
黃帝—昌意-顓頊(高陽氏)—老童—陸回—廖叔安(祝融八姓)—董父(豢龍氏)—關龍逢—闕
漢族闕姓與關姓、龍姓、董姓、廖姓、等…都是血緣來曆較近的姓氏群體。
二、玉林闕姓族源
主要宗支分布及遷徙路線
遷到玉林的闕氏有兩大支始祖,一支是博白縣闕姓始祖在明末清初從福建上杭搬到博白;一支是北流的闕姓從廣東高州遷移來到北流。
玉林闕姓方言有二,一為客家話,二為粵語。
客家闕姓屬文山公(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時署理泉州政務攜眷入閩,為闕姓入閩之始祖。南宋紹興時,辭官居龍岩城西門,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鋪天蓋地”形。闕仲仁曾孫懸慰,在理宗時任朝官。闕姓四代簪纓,樂善好施,德澤岩城,岩人尊稱我族為“闕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懸慰被賈似道誣陷,懸慰與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岩城慘遭殺戮。56世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黃、遊氏。黃妣生二子:文福、文政,遊氏生三子:文興、文運、文祥,年幼居豐田嶺下而幸免於難。)後裔,與福建、浙江、廣東、台灣、馬來西亞等地闕姓同宗同源。客家闕姓也是闕姓中的旺支。
三、玉林闕姓人口
據2020年統計,玉林闕姓戶籍人口為10050多人,分布在博白、北流、興業、玉林城區。
入博闕氏始祖闕巨千公,相傳是從福建武平縣武鄉遷入,生五子:法通、法達、法文、法政、法泰。至今總人口12500人,其各分支分別聚居在新田鎮鹿調村和馬田、百賴、社門以及博白鎮大良村,三灘鎮白中村,東平鎮合江街,龍潭鎮那薄村等。外遷人口有居貴州、廣東和廣西南寧、柳州、玉林、憑祥、防城港、崇左等市區。
新田鎮馬田分支。馬田分支均為玉鼎的裔孫,在鹿調村、社門石羊開基創業。至入博8世佑聰公有3子:永秀、永宣、永琮。其中永秀公後裔分住華元山、新田坡、上萬油行、坡塘、新永田、丹庠、沙田垌、鳳梧坡等村,人口有1700多人。永宣公裔孫住大田、竹角、上萬、新屋、染房、東壁室、萬中山、大樂垌、新城、大萬田、棟古田、百順田、黃金田、福田垌、楓樹田、百賴蕌墩、調馬元山、龍山村、高萬垌、社門石羊等村。隨後,又有一部分遷馬田圩、坡底田、蘭湖、吉祥坡、長福田等,計有5600多人。另外,有部分後裔遷龍潭鎮那薄村,有部分外遷防城港、憑祥、龍州、貴州省等地,計有2000多人。永琮公後裔遷往興業縣葵陽鎮,約200人
博白鎮大良村分支。佑明、佑智從新田調馬(鹿調)村遷居博白鎮大良村的闕屋、旺沙塘、大嶺下(三灘白中村)等村居住,現有人口350多人。
新田鎮調馬(鹿調)分支。此分支是玉昌公、玉泰公的後裔,分住長衝嶺嘴、王板田、調馬老屋、水路壢等村,有人口1400多人。闕朝二郎後裔分住在塘尾、魚田、羅肚塘、下坎田、門口坡以及東平鎮合江街,有人口1400多人。闕星一郎後裔分住白古塘、社園等村,有人口400多人。
北流闕支係源遠流長,北流闕氏開基始祖廷選公係淵源於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鎮增瑞村五世存益公的後裔。廷選公號敦庵,配張氏,生三子(名均軼),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從軍,留張氏在青竹山供養父母,隨將軍宋談公轉戰粵、桂,兵亂之後,請假返青竹山,方知十餘年來父母辭世,妻張氏攜三子沿粵來桂尋夫,由是敦庵公複返桂,沿途尋妻訪子未遇,見宋談公之時悲痛萬分,宋談公引而將親生長女配之,敦庵公偕宋妣先居於粵之高州,因兵亂改居廣西玉林州城,不幸受回祿之災(即火災)離玉林州城肇業於北流縣城新渡坡地龍翔村(即今北流鎮環城村新渡坡),成為北流闕氏家族開基之祖。自廷選公派下至今,綿延已有十二代,蘭桂騰芳,枝繁葉茂,如意吉祥。
如今北流闕氏大約有2600多人,主要分布在玉林城區、北流清水口、北流新渡坡、白須村、甘村、河泉村一帶。
其中在博白地區、除了劉、朱、龐、馮、黃…等人口大姓為旺姓外、博白闕姓素有小著姓之稱。
三、玉林闕姓的社會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以闕鋒為代表的闕氏宗親,以超前意識和敏銳眼光,投身到商品經濟大潮中。湧現了廣西昌弘製藥有限公司、廣西森合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廣西有一定知名度的效益型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致富後的闕氏家族,積極為家鄉辦好事實事。近十幾年來,在闕氏家族企業老板的帶動下,廣大闕氏宗親紛紛捐資共400多萬元,先後為抗災救災、馬東公路修建、各村道硬化、飲水工程、村民文體活動場所、村容村貌改造、馬田初中修繕以及連續九年為全廣西300多位闕氏優秀學子發放獎助學金、資助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等一大批公益事業。
四,帶有“闕”字的詩句
既有“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邁、也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溫婉…
附:1、浮雲低觀闕,殘漏急章溝——《掖門待漏》(作者:宋庠)
2、不似周顒趨闕去,山靈應許卻歸來——《別諸周二首 其二》(作者:陳與義)
3、曩者過洛陽,宮闕侵雲起——《步虛四首 其三》(作者:陸遊)
4、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望秦川》(作者:李頎)
5、蒼翠雙闕間,逶迤清灘轉——《早秋龍興寺江亭閑眺憶龍門山居寄崔張舊從事》(作者:李德裕)
6、一枝須折桂,六闕舊旌門——《義門胡生南歸》(作者:楊億)
7、更問如何,自納敗闕——《偈二首 其一》(作者:釋顯)
8、九天宮闕五雲新,共向中間望紫宸——《天寧節口號》(作者:陸佃)
9、自我辭丹闕,惟君到故廬——《罷官後酬元校書見贈》(作者:錢起)
10、探春消息,覺南枝開遍,北枝猶闕——《酹江月・念奴嬌》(作者:仇遠)
11、五門環玉壘,雙闕封瑤台——《和賓客相國詠雪詩》(作者:無可)
12、 但見老蟾無恙,不管鏡圓鉤闕,寒暑任相更——《水調歌頭》(作者:李曾伯)
13、袞職豈無闕,終當補虞裳——《甕繭吟》(作者:鄧林)
14、 悄似憐、輕去瑤闕——《霓裳中序第一》(作者:尹煥)
15、眾真為一笑,黃霧生絳闕——《遠遊十首 其一》(作者:韓元吉)
16、異時歸去黃金闕,留得甘棠歲歲榮——《上知郡宋大卿》(作者:楊傑)
17、雲披丹鳳闕,日下黑龍川——《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製》(作者:武平一)
18、薪桂豈容留帝闕,幙蓮且得近鄉城——《答景韋赴調還家見寄》(作者:洪適)
19、遙想遺民垂泣處,大梁城闕又秋砧——《秋思六首 其四》(作者:陸遊)
20、去去秋風趨北闕,行行春色滿西湖——《送林定國赴秋試》(作者:許及之)
21、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歲暮歸南山》(作者:孟浩然)
22、 且盡金尊,遙瞻玉闕——《鵲橋仙》(作者:王庭)
23、嚐蒙委繡段,尚闕報瓊玖——《寄昆山李宰覓石》(作者:曾幾)
24、龍樓鳳閣起霞光,闕下排班待玉皇——《遊仙詞三十三首 其五》(作者:王鎡)
25、天香猶帶曳裙霞,銀合行參到闕茶——《七月十五日邦衡用前韻送熏衣香二貼次韻為謝》(作者:周必大)
26、夢中城闕近,天畔海雲深——《對酒行巴陵作》(作者:張說)
27、五門雙闕未央城,碧瓦朱甍雲霧生——《次韻初入東京二首 其二》(作者:洪適)
28、曳紫腰金滿闕庭,被渠喚作集瓜蠅——《讀王伯大都承奏疏 其四》(作者:王邁)
29、 金闕高寒,閑卻一庭梅雨——《桂枝香》(作者:趙功可)
30、稍見蓬萊闕,初張雲霧圖——《次韻三和景仁對雪》(作者:梅堯臣)
31、千古明月句,腹中無一闕——《中秋無月與伸仲飲書齋書呈伸仲》(作者:葛勝仲)
32、自言本吳人,少小學城闕——《送文暢師北遊》(作者:韓愈)
33、曉色臨雙闕,微臣禮位陪——《謁見日將至雙闕》(作者:無名氏)
34、製錦蜀江靜,飛鳧漢闕遙——《和蜀縣段明府秋城望歸期》(作者:錢起)
35、闕下經年別,人間兩地情——《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書》(作者:杜牧)
36、煙收綠野連青嶂,樹闕朱橋映碧潭——《仙遊縣》(作者:劉克莊)
37、渭分雙闕北,山迥五陵東——《題石甕寺》(作者:馬戴)
38、天開帝王居,海色照宮闕——《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作者:李白)
39、嵩陽道士早來別,纔承天澤辭玉闕——《贈馮德之道士》(作者:潘閬)
40、憔悴祗今餘此老,北闕薦書誰複草——《用晦顯謨近出長篇德升尚書遂已賡和輙牽鄙思以繼二公之後兼簡行之待製》(作者:綦崇禮)
41、粉飾門闈疑省戶,雲屯觀闕想神山——《依韻和工部兄雪五首 其五》(作者:葛勝仲)
42、但餘一事猶關念,萬裏唐安闕寄聲——《春感》(作者:陸遊)
43、廟堂蜂蠆毒,宮闕犬羊膻——《投連泉州顯學五十韻》(作者:曹勳)
44、流傳到京闕,悲讀聞縉紳——《哭少遊學士 其一》(作者:釋道潛)
45、風從城闕來,如聞鍾漏音——《東畿舟居阻雪懷寄二三知舊三首 其一》(作者:賀鑄)
46、嶢闕翬飛河漢傍,鉤陳遙認赭袍光——《燈夕寄獻內翰虢略公》(作者:錢惟演)
47、黃金宮闕初回望,青草恩袍偶自榮——《及第東歸將赴調寄李成季》(作者:晁補之)
48、重重道氣結成神,玉闕金堂逐日新——《西山靜中吟》(作者:施肩吾)
49、相期朝金闕,鶴馭何時征——《贈謝彥翔》(作者:洪邁)
50、帝所銀為闕,河濱貝作宮——《奉同鄰幾詠雪》(作者:劉敞)
51、 方浪神京,騰裝魏闕,徘徊經過留憩——《北山移文哨遍・哨遍》(作者:王安中)
52、 誰會得、心馳北闕,興寄東籬——《雨中花・夜行船》(作者:京鏜)
53、崢嶸六門闕,突兀今在眼——《張全真大資四老堂》(作者:孫覿)
54、他日傳柑向雙闕,還思曾醉慎江濱——《贈夏倅》(作者:許景衡)
55、不向江湖忘魏闕,故應山澤有儒仙——《題魯如晦通隠》(作者:張孝祥)
56、戀闕丹心在,臨朝清問曾——《挽曾侍郎 其一》(作者:李曾伯)
57、青氈本屬吾家,日用何曾欠闕——《偈三十五首 其一》(作者:釋祖珍)
58、一聞歸闕下,幾番熟金桃——《寄朱拾遺》(作者:齊己)
59、飛鸞渡口還家後,老鼠梯前到闕時——《別莆陽史君林宗丞二首 其二》(作者:林亦之)
60、地久□鬆摧為薪,(項雲闕字應是「青」字——《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作者:劉希移(夷)([一]《全唐詩》卷八二))
61、瑤闕瓊宮,高枕巫山十二——《惜奴嬌》(作者:巫山神女)
62、雙鳳褰為闕,羣龍儼若仙——《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作者:張九齡)
63、潮陽南去倍長沙,戀闕那堪又憶家——《次鄧州界》(作者:韓愈)
64、塵生宮闕霧蒙蒙,萬騎龍飛幸越中——《臨安自述 其一》(作者:趙期)
65、俯不見月仰亦無,千月闕一固不可——《題雪峰如藏主水月圖》(作者:林之奇)
66、北使朝京闕,東淮領計台——《往瓜洲護使客回程》(作者:虞儔)
67、魚關頻借問,鳳闕想猶扃——《不寢聽密鑰》(作者:林希逸)
68、淩晨拜胙歸天闕,杲日煌煌照上枝——《次韻王正仲蒲傳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其一》(作者:蘇頌)
69、區區戀闕心,對酒翻不樂——《次韻陳久道秋雨書事二首 其一》(作者:劉才邵)
70、隻今城闕多旌旗,報國擬將雕麵兒——《士特贈筆》(作者:劉子翬)
71、 召節促行龍闕遠——《木蘭花・玉樓春》(作者:張先)
72、 一片清涼,仙界蕊宮珠闕——《聲聲慢》(作者:何夢桂)
73、十載江湖上,三從北闕歸——《詩挽史魏公 其四》(作者:釋寶曇)
74、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禁苑》(作者:韓浩)
75、闕然車馬不聞音,行路艱危已備更——《答顏生見寄》(作者:陳師道)
76、去指龍沙路,徒懸象闕心——《江行無題一百首 七》(作者:錢珝)
77、明晨重來此,同心應已闕——《月溪與幼遐君貺同遊》(作者:韋應物)
78、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同德寺雨後寄元侍禦李博士》(作者:韋應物)
79、赤水華池誰法則,白銀為闕又堪看——《緣識 其二一》(作者:宋太宗)
80、遠來朝鳳闕,歸去戀元侯——《句》(作者:戴司顏)
81、已喜乘軺歸玉闕,尚能騎馬過柴門——《胡與幾被召訪別》(作者:郭祥正)
82、 露寒回絳闕——《謁金門》(作者:趙長卿)
83、獵精自補闕,安能守章句?(同前第六冊第四一四九頁)——《茅齋讀書》(作者:宋之問)
84、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送崔使君》(作者:貫休)
85、水晶闕冷禁城寬,蘭棹夷猶緩歸去——《白蘋洲新樓曰溪山偉觀》(作者:釋居簡)
86、 未央宮漏水,散異香、龍闕崔嵬——《瑤台第一層》(作者:趙仲禦)
87、不如朝魏闕,天子重賢臣——《贈李中華》(作者:梁鍠)
88、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複遣五陵知——《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十》(作者:杜甫)
89、硯傳百歲璽闕角,筆擅一時錐出囊——《雜興十首 其六》(作者:陸遊)
90、江郡梅李白,士女嬉城闕——《二月二日曉夢會於廬陵西齋作寄陳適用》(作者:黃庭堅)
91、六鼇不動風不搖,爛銀城闕明霞起——《毗陵三題 其二》(作者:釋居簡)
92、遠朝魏闕心猶在,直上嚴灘勢始平——《潮》(作者:仇遠)
93、江湖懷北闕,鷗鳥戀南枝——《酬別法雲彥上人》(作者:賀鑄)
94、戀闕江雲隔,憶家山月高——《迂拙》(作者:劉黻)
95、可竚促召黃金闕,為賀收功在三傑——《送戴才美郎中出使襄漢》(作者:曹勳)
96、俎豆威儀瞻闕裏,東西風教自周王——《駕幸太學倡和》(作者:李格非)
97、帝闕開金狄,仙輿下玉京——《正月望夜侍宴宣德門呈昭文富丞相》(作者:宋庠)
98、遠來無物示拳拳,到老生涯尚闕然——《謝餘子京驤惠詩 其二》(作者:陳藻)
99、 怕魏闕興思,高車駟馬,江湖難著,緩帶輕裘——《沁園春》(作者:李曾伯)
100、薪芻未闕供,酒肴亦能備——《對雪》(作者:王禹偁)等…
(素材采集於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
朋友們,你們身邊又有哪些稀有姓氏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雲南監管局同意中國農業銀行威信城關分理處升格
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遭剔出港股通名單
中國科技七姐妹,重塑科技股新格局
軟銀65億美元收購半導體設計公司Ampere Computing談判進入尾聲 最快本月官宣
2024年家用電子電器等5類商品投訴最多,電信服務投訴量增長99.1%
光大期貨:2月6日金融日報
港股通大洗牌:衛龍美味等27家入駐,奈雪的茶等28家出局
奇士達與山東愛能森和愛能森(深圳)訂立戰略合作協議
伊戈爾:公司充電樁產品主要是大功率高壓直流充電產品
華泰期貨:馬士基報價再度下修,現貨價格仍處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