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於醫療健康產業,企業思維模式的轉變和新的技術結合,如能在包括新的醫療保險、醫療金融、醫療供應鏈、物流等方向上得以應用,或許未來在更深層次引起軒然大波。 ...
機構指出,在AI行情的催化之下,市場的風險偏好明顯提升,創新藥公司的估值得到了明顯的修複;同時,政策端對於創新藥也提出了持續的支持。近年來,醫藥行業受到政策端和支付端的較大壓力,醫保的“騰籠換鳥”以及商保可能帶來的增量將為創新藥的支付端提供支持;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產業的政策也有望進一步落地。
核心邏輯
1.目前創新藥政策圍繞“市場化定價”與“支付端創新”雙主線,構建了涵蓋研發、定價、支付及市場準入的立體化政策框架。在價格機製改革層麵,通過分層定價(如新上市藥品賦予首發價格1至5年不等的穩定期)、企業自主定價及動態調整機製,穩定創新藥企的盈利預期,驅動高質量研發投入;支付端創新以“丙類目錄”為核心突破口,探索商保先行支付與醫保漸進覆蓋的協同模式,結合集采規則優化(避免低價擠壓創新藥空間、生物類似藥集采替代原研藥),加速高臨床價值藥物市場放量。政策“組合拳”進一步打通“研發—注冊—商業化”閉環,一方麵以專項基金、園區集聚引導基因治療等前沿技術突破,另一方麵通過多元支付體係降低患者自費門檻,釋放創新藥臨床應用動能。中長期看,政策紅利將推動行業從仿製向創新加速轉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本土藥企有望借勢搶占技術高地,疊加商保支付擴容預期,中國創新藥產業鏈的全球話語權及市場滲透率提升趨勢明確,行業進入“政策驅動+產業升級”的雙重紅利兌現期。
2.醫藥整體風格也是偏科技,風險偏好提升,創新藥尤其是小市值創新藥資產係統性重估,有點特色的都在找理由重估,港股尤為明顯,並且泛科技屬性條線都類似,比如腦機接口、幹細胞、個別上遊公司,表現背後邏輯都類似。AI醫療再次表現主要和Manus問世映射有關。
3.AI技術快速發展,醫療健康是AI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醫療健康產業正處於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變革期,醫療健康是AI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具備廣闊前景及想象空間,建議關注AI+多組學、AI+精準診斷、AI+醫療設備、AI+慢病管理、AI+製藥、AI+醫療服務等板塊的應用機會。
利好個股:
建議關注:、、、、濟川藥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