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川島愛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閱讀的力量) 正文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閱讀的力量)

[川島愛] 时间:2025-07-04 17:26:07 来源:不急之務網 作者:张惠妹 点击:148次

2022年6月,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一本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堆芯熔毀》。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閱讀的力量)

[日]大鹿靖明 著

熊芳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在核電站受損、可能發生核泄漏的危急關頭,本應該站出來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東京電力管理層、經濟產業省官員、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專家、銀行家、政治家……各界精英全然不把國家利益放在心上,讓民眾大跌眼鏡。

在《堆芯熔毀》的作者看來,“堆芯熔毀”指的不僅僅是發生在福島核電站的那起事故,更是日本這個國家的現實狀況:名義上的“精英”最後被證明是無可救藥的“蠢人”。

今天,世紀閱讀和大家分享《堆芯熔毀》中譯本譯者熊芳老師撰寫的譯後記。

《堆芯熔毀》涉及核工業、金融、商業和政治四大領域的專業內容,譯者與學界、譯界同仁合作,以確保翻譯質量。這篇譯後記向讀者們展現了譯者與編輯工作時的諸多細節,值得一讀。

我譯《堆芯熔毀》的前前後後

(譯後記)

作者:熊芳

(《堆芯熔毀》譯者)

“譯後記”一詞有點過於正經,希望朋友們不要被嚇著。其實以下記錄隻是我作為譯者的一點分享和小感受,以慶祝經過漫長等待後的本譯著的付梓。同時,這份記錄如能作為一份給讀者朋友的見麵禮,讓大家對譯著及其背後故事多一些了解,我將不勝榮幸。

01 關於我成為譯者的過程

我與本書的遇見要從2019年6月的一個平常日子算起。

這一天,在日文翻譯沙龍群裏,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常劍心發布的一則尋找《メルトダウン ドキュメント福島第一原発事故》(原版書標題)譯者的信息映入我的眼簾。

隨後,我立刻在日文網站上查找相關信息,了解到該書由朝日新聞社記者大鹿靖明執筆,是一部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紀實文學作品,曾獲第34屆講談社非虛構文學獎。

至此,我已經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想拿來讀一讀並將其譯成中文。

至於其中緣由,還得從我的學術經曆說起。本科是日語專業的我從碩士階段開始走上學術道路,研究日本核文學作家林京子的上海相關作品。博士階段則對碩士研究進行拓展,延伸至林京子文學的整體研究。

2017年從日本法政大學博士畢業回國入職南昌大學,開始在外國語學院日語教研室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19年我申請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生態批評視域下後‘3.11’日本‘震災文學’研究”獲準立項。

不知大家是否已經察覺,其實,“核”與我所從事的研究一直存在著一定的聯係。

基於此,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關注可以說是我的本能反應。我想著:自己本來就會找這類紀實報道來閱讀以了解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真實情況,何不將其譯成中文,與同樣關注此事的同胞共享第一手信息呢?於是,我便使出渾身解數,用專業知識和人脈關係,爭取這次翻譯機會。

首先,我向常編輯毛遂自薦,表明自己對翻譯此書非常感興趣,並附上學術簡曆。其次,在獲得試譯機會後,立即開始認真鑽研試譯內容。

在試譯過程中,我在兩方麵感受到了一點小難度,一是不確定核相關專業術語的中文對應詞匯,二是個別語句的理解因缺乏前後文而難以百分百確定。第二點較易解決,我可以和日語界同門及日籍朋友一起探討。相對來說,第一點的應對顯得稍難一些。

不過,所幸經快速腦部檢索後,我想起與自己交情不錯的白玉蘭師姐在東華理工大學任教,而該大學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是其王牌專業之一。於是,試譯稿在東華理工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強林老師、四川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丁世理老師以及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外籍教師南貴廣老師的共同協助下得以最終定稿,並獲得了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肯定,我也因此開啟了本書的翻譯之路。

02 關於我的翻譯之路

2019年9月26日,上海譯文出版社與我正式簽訂了委托翻譯合同,交稿期限定在翌年6月30日前。

我拿到原版書時,盡管覺得挺厚,但由於是A6大小文庫本,所以估摸著即便有學校的工作,翻譯時間有9個多月應該也不會存在問題。然而,不料實際翻譯下來,我漸漸發現進度較計劃慢了不少。

為什麽會這樣呢?原本我想當然地認為本書內容隻涉及福島核電站事故,難點也就前麵提及的兩方麵,自己都已解決。可是,在翻譯過程中,我發現全書由五大塊內容組成,隻有第一大塊較多涉及核電專業術語,其餘四大塊更多涉及日本經濟(金融界、商界)和政治(政界)內容。其中有些超出了我當時的知識範圍,需要對相關知識及術語進行補充了解。

當然,這些問題之於譯者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於是,當譯完約四分之一內容時,我開始調整分配給翻譯的時間,每天除了學校工作之外我滿腦子都是翻譯工作,甚至到後期還製定了每日必需完成的任務。另外,在臨近交稿期的日子,我邀請翻譯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葉居上參與了最後一小部分內容的翻譯討論。據悉,他還向室友(企業管理碩士)谘詢了一些專業方麵的知識和詞匯。在初稿基本完成時,我將不完全確定的三處內容整理出來,一並當麵請教外教南老師。最後,我對照翻譯過程中整理的術語表,通讀譯文,對相關詞匯進行了統一。最終,在提前向常編輯說明情況並獲準延期交稿後,我於2020年11月26日正式交稿,整個翻譯曆時14個月。

第一次合作竟未能如期交稿,這讓我對常編輯一直心懷歉意。不過,所幸譯稿質量應該可以說達到了我個人對自己的要求。當然,對我而言,譯文或許永遠都不會是完美的。明明是經過自己絞盡腦汁翻譯的地方,但卻時常在校對時,塗了又塗,改了又改。其實,回過頭來發現意思也都差不離。

在此補充說明一點:由於中日之間的各種差異,有些難以用中文精簡表述的日文內容,我選擇在盡可能保留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加以注釋,在忠實於原文的同時,盡可能做到對讀者朋友友善(如有讀者朋友覺得注釋過多,還請見諒)。

03 關於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盡管在碩士期間我曾參與導師科研項目“《滿鐵調查報告》翻譯與研究”及“《五四運動在日本》翻譯”的部分日譯漢及整體校對工作,入職後曾負責學院網站介紹的漢譯日工作,但是嚴格地來說,本書是我的第一部譯著。在當初決定爭取翻譯機會前,我曾對原版書的口碑進行了考量,了解到該書在日本亞馬遜官網評分較高(但當時未記錄評分,現查詢到最新評分為4.4星,滿分為5星)。

譯者首先是讀者,而且往往是原版書最認真的讀者之一。在譯著付梓之際,請允許我暫且跳出譯者身份,僅僅作為讀者,略陳淺見。

從結論來說,我認為原版書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原因有兩大點:

第一,這是一部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優秀紀實作品。作者帶我們了解在這場讓日本處於崩潰邊緣並導致3000萬人撤離的史無前例的危機中,在首相官邸、東電公司、經產省和金融界究竟發生了什麽?目前該書有兩個版本,分別是2012年1月28日發售的單行本和2013年2月15日發售的文庫本。關於二者的區別,作者在《後記》中作了說明。大致講的是,應講談社強烈要求,以及作者認為有必要在當事人記憶尚且清晰之際重新進行采訪,於是汲取日本政府相關部門的最新調查報告及其它極為寶貴的一手資料,對單行本進行增補修訂後形成了文庫本。從單行本到文庫本的創作,作者在追蹤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過程中,接觸的人數也從125名升至195名。在文庫本發行之際,作者似乎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通過采訪,我切身體會到,當時的報道是多麽地膚淺。不僅如此,甚至有不少與事實大相徑庭的類似謠言的報道。而這些報道在未經修正的情況下留存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盡管這是戰後最嚴重的一場災難,但除去少數例外,報道的質量絕對算不上令人滿意。而且,無能與保身、推諉責任,甚至是喪失鬥誌,相比於現場的記者們,這些現象在大型新聞報道機構的幹部們身上更加明顯地表露了出來。陷入‘堆芯熔毀’狀況的列表中,還必須加上大型新聞報道機構。”

第二,在反複閱讀本書後,我認為它同時還是一部可以讓我們在細枝末節中窺見日本其它各方情況的一部著作。這些情況和常見的日本文化類教科書上所載內容似乎存在一定出入,因為它記錄的是更為鮮活的事件與人物。我們可以透過本書了解真實的日本社會、經濟、政治,尤其是商界、金融界和政界,了解東電處理方案及救濟方案、賠償資金籌措方案,感受日本人的處事方式,窺見日美政府關係及日本民眾的相關看法,等等。

04 關於我與“譯文紀實”之間的後續

其實,當初決定爭取本書翻譯機會時,除了考慮到書籍內容與本人研究及關注點的契合度之外,出版社的名氣也是一大考量因素。

無論是日本原著出版社講談社,還是推出譯著的上海譯文出版社,都是我所熟知的,可稱得上是知名的出版社。

另外,完成整部譯著再回過頭來看,我認為常編輯選取的試譯內容與整本書的難易度非常契合,這體現了編輯的智慧,同時也體現了出版社的品質。

盡管之前僅作為讀者,我也讀過上海譯文出版的一些書籍,比如:在備課過程中讀到的收錄了夏目漱石多個重要時間節點的《漱石日記》;林少華老師翻譯的多部村上春樹作品;以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我這一代東京人》《我和中文談戀愛》等。

本次翻譯合作讓我有幸初次了解“譯文紀實”係列。據悉,在近年以美國作家為首的非虛構作品陸續譯介進入中國並形成非虛構寫作潮流的背景下,經上海譯文出版社社科編輯室主任張吉人策劃,“譯文紀實”係列於2013年應運而生。當年我剛從國內碩士畢業,獲得國家公派留學資格,正準備赴日讀博,大概是“埋頭讀書”而錯過了對其進行了解的機會。所幸回國後,我把握住了這次參與機會,開啟了與“譯文紀實”之間的故事。弱弱地劇透一下,在我寫這篇記錄之前,日本題材的第二篇譯稿已交與常編輯,期待下一部譯著早日與讀者朋友見麵。

現在想來,依舊覺得自己幸運,遇見了“譯文紀實”。盡管翻譯過程遠比想象中要困難一些,短短的文字背後沉積著巨大的時間成本。翻譯本身算不上複雜,查資料、借助人脈確認谘詢占據了較重的分量。也許想盡量把翻譯做好,這是必經之路。

總而言之,第一部譯著的付梓是諸多朋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對前文提到的朋友們、負責出版工作的全體人員以及我的家人們,一並表示深深的感謝!

高校教師兼做翻譯較為辛苦,且尚不確定單位是否將其納入科研工作量。然而,因為我感受到“譯文紀實”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希望我與“譯文紀實”之間永遠是未完待續的狀態,自己能始終堅持做到“給時光以生命”。秉持“力圖通過引進國外優秀的非虛構作品,帶領讀者閱讀故事,進入真實”的理念,希望與讀者朋友共同直麵人間萬象,保持對人類經驗的關注。

最後,由衷地感謝大家閱讀本文(和拙譯)。原版書評價較高,如因拙譯讓大家閱讀體驗不佳,都是我的責任。附上本人郵箱:xiongfang@ncu.edu.com,敬請讀者朋友不吝指正。

再次感謝大家!

2022年6月25日於訪學地

相關薦讀

發生堆芯熔毀的並不僅僅是核電站反應堆的堆芯,還有問題企業東電的管理層、責任部門經產省的官員們、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及保安院等部門的核電專家們、貸款2萬億日元給核事故企業東電卻在其經營陷入危機時隻顧拚命保全自己債權的愚蠢的銀行家們、不顧空前的國難仍埋頭於瘋狂政治鬥爭的政治家們。他們全都陷入了“堆芯熔毀”的狀況。我要盡可能地記錄下這些所謂的精英、高管和傑出人士的無能與保身、推諉責任,以及精神萎靡。

轉編自【上海譯文】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黄星魁)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